旱獭(Marmota sibirica)的鉴别与生态习性

   日期:2019-05-26     浏览:1254    评论:0    
核心提示:别名:土拔鼠。该鼠有四种类型,即天山旱獭、草原旱獭、长尾旱獭和喜马拉雅旱獭。形态:体型肥壮,体长超过480mm,体重5 ~7kg。耳短而园。体背毛棕黄色。头部自口到两耳间形成一块较明显的深褐色部分。腹毛土黄色。尾
        别名:土拔鼠。该鼠有四种类型,即天山旱獭、草原旱獭、长尾旱獭和喜马拉雅旱獭。
        形态:体型肥壮,体长超过480mm,体重5 ~7kg。耳短而园。体背毛棕黄色。头部自口到两耳间形成一块较明显的深褐色部分。腹毛土黄色。尾短,略偏、棕色。四肢粗短,爪很发达。
        分布:内蒙、新疆、甘肃、青海、黑龙江、云南、四川等地。
        习性:喜马拉雅旱獭又叫西藏旱獭、哈拉、雪里猫等,是大型穴居鼠类,体长可超过50cm,体重可达9kg。身体粗壮,吻短,眼大,耳壳特小,四肢粗壮有力,爪牙锐利,善于掘洞。它背毛较暗,为淡黄褐色或黄褐色,表面有浓密的黑色或暗色的斑纹,腹部红褐色或棕黄色。尾短,不超过体长的一半。四肢呈黄灰色,眼框上有黑色条纹。尾毛背面同体背,尾端为黑褐色,尾腹面基部灰橙色。
        栖息在海拔1 500 ~4 500m的山地高原,喜居于向阳的山坡或小丘上,在阴坡或地势平坦的草地、稀疏灌丛中较少;平原地区大面积弥漫分布;在山坡、谷地和丘陵地带,往往沿着等高线呈带状分布;也有在小片生活条件优越的地块密集的情况。总的说来,密度较低而且较稳定。
       冬眠,出入蛰时间取决于当地的气候,一般从9月开始入蛰,至10月中旬入蛰完毕,翌年4月开始出蛰,至4月底。基本上在牧草枯黄后入蛰而在返青前出蛰。
       喜马拉雅旱獭白天活动。出洞时先在洞口张望,然后出洞立于土丘上观察,未感到危险时才向周围活动。发现危险时,常在尖叫报警后跑回洞口附近观望,仅在紧迫时才直接入洞。它听觉好,较难接近。活动半径一般超过500m,有较固定的活动路线。由于体型大,需大量取食,在洞外的停留时间较长,最长可达4h。
        草食,主要吃草的茎和叶,食区较固定,但较少采食洞口周围的草。在人工饲养时,它取食多种食物和饲料,但在自然界中,对于摆在洞口的多类食物,包括就近采集的青草,均不取食,所以很难使用毒饵进行杀灭。
        喜马拉雅旱獭仅在春末夏初繁殖一次,孕期5 ~6周,每胎4 ~6只,哺乳期约5周。仔獭出生3周后即可出洞活动,但性成熟慢,一般在第三年才参加繁殖。通常每年只有一半左右的雌性成獭繁殖,繁殖潜力低于其他小型啮齿类。
        喜马拉雅旱獭常同家群居,常常是成年雌、雄獭和未成年仔獭同居。有时几个家庭聚居,曾在一个洞系中挖获冬眠獭24只。仔獭成年后,将附近临时洞或废弃洞改建为栖息洞。在夏季,也有雄獭独居一洞情况。
        与疾病关系:是鼠疫、野兔热病原的贮存宿主。
 
标签: 旱獭的鉴别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72220222202

微信公众号

千人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