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鉴别与生态习性

   日期:2019-05-26     浏览:973    评论:0    
核心提示:别名:沙黄田鼠、野耗子。形态:体形较小,体长约110mm。背毛沙黄色。腹毛乳灰,稍带淡黄色。耳甚小,几乎隐藏于毛发中。尾很短,为体长的1/4 ~1/5。尾毛较长。 分布: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习性:
        别名:沙黄田鼠、野耗子。
        形态:体形较小,体长约110mm。背毛沙黄色。腹毛乳灰,稍带淡黄色。耳甚小,几乎隐藏于毛发中。尾很短,为体长的1/4 ~1/5。尾毛较长。
       分布: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
        习性:布氏田鼠喜居于针茅草原,尤其是有冷蒿、多根葱和隐子草,植被覆盖度15% ~20%的地区。
        不冬眠,主要在白天活动。出入洞的时间与长爪沙近似,且和季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冬季多在洞中依靠存草生活,地面活动很少,只在晴朗无风雪时偶而出洞。春季地面活动渐增,中午11 ~13时出洞较多。夏季,出洞早而入洞晚,地面活动时间明显延长,上、下午各有一次活动高峰,中午活动少。秋季出洞推迟,回洞提前,忙于修筑冬洞和贮存食物,活动频繁。
        布氏田鼠在冬季和密度下降时,常在最佳生境中集居,呈岛状分布。在夏季和密度高时,则在大面积上呈弥漫分布。为了寻找食物和良好生境,有迁居现象。主要食草,喜食羊草、苔草、冷蒿、多根葱等,亦食隐子草、狭叶锦鸡儿和冰草。
        布氏田鼠群居,繁殖力强,雌鼠每年产仔3 ~4窝,每窝5 ~10仔;繁殖期从2 ~3月开始,直到9月,冬季仅个别雌体产仔。仔鼠两个半月即可性成熟,由于成熟快,繁殖潜力大,且有迁居习性,故在条件适宜时,数量激增。分布区迅速扩大,每公顷洞口2 000 ~3 000个,最多曾见13 000个,给草原带来极大破坏,但过高密度不能长期保持,常常急转直下,大量死亡而成片消失,仅在小范围内有岛状分布的少量个体。数量和分布区的急剧波动为其主要特点。
        与疾病关系:该鼠是鼠疫杆菌的贮存宿主。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文章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72220222202

微信公众号

千人QQ交流群

在线客服

售后服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