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冠病的防治方法
鸡白冠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引起鸡群鸡冠、肉髯及眼角膜苍白,全身广泛性出血,且存在大量白色结节。该病易引起病鸡消瘦并逐渐死亡,对产蛋鸡尤其是高产蛋鸡的产蛋率影响较大,而且蛋的品质下降,畸形蛋、沙皮蛋、软皮蛋数量增多。因此,该病对蛋鸡和种鸡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一、临床症状
患病后的鸡先是出现精神萎靡、步伐缓慢、长期卧地和嗜睡等症状,体温有明显升高,一般在40℃左右。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鸡会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症状,频繁咳嗽,食欲明显下降,一些病症较为严重的病鸡出现绝食现象,且毛发凌乱失去光泽。部分病鸡伴有腹泻和粪便带血等症状,排便颜色以黄绿色和青绿色为主。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鸡冠及肉垂的颜色变浅,由原本的深红色或鲜红色变为淡红色或白色。蛋鸡发病后的产蛋量持续下降,最大降幅可达50%。成年鸡发病后的常见表现是因食欲减退、运动量降低引发的体形消瘦,而雏鸡则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止生长。病鸡一般在发病后3~5天内死亡,死亡率为5%,慢性病程可达3~7天,急性病可能出现突发性死亡,且死前症状并不明显,一般在口鼻位置分泌部分带血黏液。
二、流行特点
1.发病特点
鸡白冠病需要通过媒介才能传播,库蠓及蚊子等以吸血为生的昆虫是携带和传播该病毒的主要媒介。此类昆虫在吸血时会将病毒传递到不同鸡的体内,造成鸡群感染。因该类昆虫在夏季相对活跃,因此鸡白冠病的高发期也在夏季,呈现出季节性的特征。尤其当养鸡场周边生长大量杂草或者建有池塘的情况下,鸡白冠病的发病率更高。
此处隐藏1429个字。登录可见
(3)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通过全面清洁鸡舍和消毒处理的措施破坏吸血昆虫的生存和繁衍环境,以控制疾病传播率。在鸡舍的门窗位置增设纱窗可控制吸血昆虫对鸡群健康的侵扰影响。库蠓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生存在农田和流动清水中,这为彻底消灭库蠓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在鸡舍周边撒播除虫药物进行综合防治,为达到良好的驱虫效果,可在夜间库蠓活动时期使用0.05%灭虫菊酯进行杀虫,并使用0.03%的百毒杀进行全面毒杀。
2.治疗方法
对已患病的鸡群需进行药物治疗,可在饲料中拌入60~80毫克/公斤的磺胺间甲氧嘧啶,同时在日常饮用水中添加维生素,持续用药4天后,停药3天左右,观察病鸡的临床表现,一般再次连续用药5天便可痊愈。需要注意的是,再次用药时的药量需减半。在治疗的同时,为了防止疾病继续蔓
延和传播,要彻底清洁鸡场,将杂草、粪便和污水等全面清除,同时使用灭虫菊酯等驱虫药物控制吸血昆虫的繁衍,切断传播媒介,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 1 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的防除 55
- 2 黄刺蛾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40
- 3 2024年雨花区教育局第七学区15所中小学白蚁防治服务项目磋商邀请公告 30
- 4 根癌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23
- 5 棉铃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 23
- 6 棉盲蝽分布、危害、生活史与习性及防治技术 23
- 7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症状、危害及防控措施 22
- 8 仙居县2024年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与防制效果评估服务竞争性磋商的公告 22
- 9 棉铃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综合防治测试题答案 22
- 10 地下害虫单元测试题答案 22